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儿童青少年 > 他们为什么伤害自己?非自杀性自伤(NSSI)性质和功能的新认识

他们为什么伤害自己?非自杀性自伤(NSSI)性质和功能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2-09-24 浏览次数:52次



求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力,但我们经常做一些阻碍这些鲜活成长的事情。自杀是最极端的情况。在不太极端,又不想死的情况下,一些人会故意伤害自己。这种行为在几千年就有记载,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令人困惑的行为似乎急剧增加。心理科学的研究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性质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一、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NSSI是在没有死亡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破坏自己的身体组织。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有12 种NSSI 行为方式。最常见的自伤方式为用刀割(71.2%)、用力抓(32.7%)、击打自己(26.9%)、干扰伤口的愈合(19.2%)、咬(15.4%)、烧灼(13.5%)、在粗糙的表面上摩擦皮肤(13.5%)、在身体上雕刻(9.6%)、用针扎(7.7%)、吞咽危险物品(7.7%)、拽头发(5.8%)、拧(3.8%)等。

那些并未预期有害后果的行为(如,吸烟导致的肺癌),以及以死亡为目的自杀行为不是NSSI,文化认可的身体修饰,如纹身或身体穿孔,也不属于NSSI。

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1~4%的成年人和13~23%的青少年在其生活中的某个阶段报告过NSSI史,青少年是非自杀性自伤的高发人群

我国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普遍高于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自杀发生率在50%左右,年检出率20%左右。前来心理咨询/治疗的中学生十有八九都有过NSSI行为。研究表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与一系列的精神疾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并显著增加自杀的发生。因此,询问是否有过NSSI行为,是青少年咨询问诊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二、哪些因素增加了NSSI的风险?

心理学家提出的模型表明,内心脆弱,或人际脆弱性,更容易让那些有情感障碍或社会调节障碍的人对挑战性或压力性事件作出反应。从而需要使用NSSI或其他极端行为来调节他们的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脆弱性因素源自于更早期的风险因素:如儿童虐待/忽视和高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

例如,儿童期虐待/忽视与随后的神经生物学异常有关,其特征是额叶皮质活动减少和应激反应增加。这些异常代表了儿童期虐待/忽视可能导致情绪反应增强的途径。

更高的情绪活性,加上无法管理此类生理响应,就会导致人们使用非自杀性自伤之类的非适应性管理模式。儿童期虐待等因素也会阻碍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学习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或人际沟通技能,从而导致前文提到的人际关系的脆弱性。

当然,这些脆弱性因素不是特定的。并已被证明增加了许多精神疾病的风险。

当人们遇到调节情绪调节、或人际交流困难时,完全可以采用很多非伤害性方法。那么为什么非要使用NSSI呢?下面的这些假设过程都有初步的经验支持,代表了当前NSSI理论的一些最有趣的方向。


三、为什么人们会伤害自己?

1、心理动力模型

心理动力学的假说是最早的NSSI的理论模型。心理动力学家认为,NSSI是控制性欲或死亡欲望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大众心理文化可以解释诸如操纵他人、冲动、缺乏自信和自尊心等概念。

心理动力学工作旨在确定这种行为和欲望的相关性,这在儿童虐待和精神障碍中有一致的关系。

精神障碍与NSSI之间的密切关系导致许多人将NSSI概念化为一种精神症状。然而,这种观点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许多疾病都会出现NSSI。

2、社会学习假说

毫无疑问,一旦观察到他人采取的NSSI行为,必定会当事人带来影响,以至于做出采取行动的决定,对模范的行为进行模仿。

事实上,大多数自残者报告说,他们是从朋友、家人和媒体那里知道了这种行为。有趣的是,在过去十年中,电影、歌曲、纸媒和互联网提到NSSI的情况急剧增加,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同期这种行为的明显增加。

3、自我惩罚假说

自我惩罚或自嘲也可能激发NSSI,NSSI代表了一种指向自我的虐待,这是从他人的反复虐待或批评过程中习得的。

在我割伤自己之后….它开始有点疼。然后我专注于这件事,因为它很痛。

自我惩罚假说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儿童期虐待和该行为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批评是儿童期虐待和NSSI之间介导因素。此外,许多自我伤害者认为自我惩罚是NSSI的主要动机。

4、社会信号假说

NSSI可能是人们使用的一种沟通手段。当说话、喊叫这些不太激烈的策略(由于信号质量或清晰度差而)失败,导致无响应或无效时,普通的策略就不会带来预期的效果。因此,NSSI除了提供更强烈的信号外,或许还是一种可能特别有效的社交沟通手段

每次我开始伤害自己之后,妈妈的吼叫声就会轻很多。

但是,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有害行为。这,正如动物在交流过程中也会采取一些成本高昂的沟通行为——因为,如果不制造这些行为的话,就不会有回报。

该原则也会在人类沟通中出现,高强度或高成本行为(例如,攻击性手势、NSSI)比低强度或低成本行为(如,口头请求)更有可能引发他人做出自己所期望的反应。

5、实用假设

实用假说认为,之所以选择NSSI是因为它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易于采取的方法。这也许是NSSI最简朴的解释。

NSSI几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快速执行。与可能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行为(例如,酗酒或吞服药物)相比,不需要时间和材料,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行为。

青少年和年轻人缺乏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执行能力,并且可能无法随时获得酒精或药物,因此会采取NSSI这种惩罚性行为。

6、疼痛镇痛/阿片类假设

很多自杀者会因为疼痛终止自杀行为。同样重要的是,是什么阻止了一些有NSSI风险的人不终止自己的自伤的行为,反而会参与这种行为?

行为中涉及的疼痛有着一种有趣的悖论:自伤者报告说,他们在NSSI期间很少或根本没有感受到疼痛,NSSI甚至在实验室的疼痛耐受性测试中显示出了镇痛效果。

我记得很清楚…… 我感觉不到疼痛。

目前尚不清楚这种镇痛效果是不是NSSI行为的倾向性因素。可能是NSSI导致了体内内啡肽水平的升高,也可能是早期物质滥用造成,或是反复NSSI导致内源性阿片剂所释放的副产品。

NSSI对疼痛的镇痛作用在众多研究中得到一致报道,也是未来研究的最有趣方向之一。

7、内隐同一性(内隐认同)假说

一旦执行了NSSI,一些人可能会认同NSSI,并将其视为实现所述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认同可以促进选择这种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从而维持这种行为。

例如,当我想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减少焦虑)时,我不会抽烟,因为我不是吸烟者。我会跑步,因为我认为自己是一名跑步者,也许是因为跑步一直都能够很好的调节我的情绪。

同样,可能一些人之所以会选择NSSI,是因为他们认同这种行为。相关研究表明,自我伤害者比非伤害者对自我伤害行为具有更强的内隐同一性(implicit identification),内隐关联测试表明这种关联。

有趣的是,有自杀想法的人群也出现了类似的自我伤害认同,这在那些试图自杀的人中尤其强烈。目前尚不清楚对自我伤害的内隐认同是否会影响使用该行为的最初决定,或者是否会因该行为而发展。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8、家庭痛苦泛滥(Family Distress Cascade)

在情感泛滥模型中,NSSI被描述为反刍过程(反向情感刺激)的结果,这会导致一个逐渐情感强度并最终导致情感失调的泛滥。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家庭生命周期系统的矛盾日益突显。青少年NSSI行为能够让个人自主性和与主要照顾者的联系之间建立平衡。

青少年通常对其主要照顾者隐瞒NSSI,这可能有助于青少年的自主意识。事实上,许多青少年认为NSSI是自主的象征。然而,这种隐秘的行为经常被看护者注意到。虽然看护者可能不知道年轻人具体经历了什么,但他们经常怀疑出了问题(例如,由于社会参与或情绪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看护者可能会开始问问题,目的是了解他们担心的根源,或者只是让自己确信没有真正的担心原因。这些问题虽然往往是出于好意,但可能会威胁到青少年的自主性,也可能会损害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感。

信息安全会加剧对保密和控制的需求,进而增加父母的猜疑、担忧,以及他们对了解年轻人发生了什么的追求。换言之,青少年越保守秘密,照顾者就越会加大他们确定压力来源的力度。

一旦这个循环开始,就很难中断。当NSSI被披露时,父母通常会做出控制行为的反应(例如,查看短信或让孩子停课)。青少年可能会将这些反应视为侵犯隐私、专横的父母过度自信以及对他们自身的威胁。反过来,这可能导致NSSI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此外,在家庭压力大的时候,青少年的压力、负面情绪和内疚感都会增加。由此产生的级联会进一步对NSSI产生不利影响。

小结

NSSI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尽管大部分会在成年早期后停止这种行为,但长期反复的NSSI行为会导致的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如自杀、反社会行为)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了解非自杀性自伤的病因学,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转自心理学空间

作者:mints编译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cache
Processed in 0.00901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