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亲子关系 >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发布时间:2020-10-25 浏览次数:167次

微信图片_20191017100716

今天我叫儿子起床上学的时候,他低迷地说:“妈妈,我有点不开心。”

如果是两年前听到这句话,我脑子里会紧张闪过好几个念头:

他是不是不想去上学?

他是不是上不了学?

我该怎么去应对?

但现在的我却非常平静,坐下来问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他说:脖子有点不太舒服。

于是我陪他一起做深呼吸和按摩,慢慢地,孩子变得轻松平静。

说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随后早餐胃口大开,开开心心上学去。

这种从容愉悦的氛围,在以前我是不敢奢望的。

01

不接纳孩子的本质,

亲子关系不和的根源

我的儿子很特别。

首先,他是难养型孩子,适应环境很慢,情绪变化激烈。

其次,由于有两年不在我身边,他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

焦虑到,上幼儿园可以哭几个月,无法参加任何兴趣班,原因是会哭着想妈妈。

原以为给足更多的陪伴和安抚就会好转,没想到入小学才是最大的噩梦,他的哭闹变成歇斯底里的反抗,甚至向我们求饶:

学校很可怕,请不要让我去那里。

我感到无比挫败:为什么?

为什么我日夜陪伴他,却反而让他越来越紧张和害怕?

带着质疑和不理解,我对他有了很多的指责和不满。

小小年纪的他,经历了人生最暗黑的一段时光。

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了。

我不断读书学习,试图破解这个谜题,并期待老天开恩,给我一个奇迹。

然而,每次接到老师消息,全是熄灭我信心的冷水:他又没有做好,他又写得不正确……

于是,我继续纠正着他的行为。

直到有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小学一年级。

当时的我是个不到五岁又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却要求坐到位子上认真听讲,认真写字。

我既茫然又无助,身边却伴随着老师的呵斥,我哭得声嘶力竭,却无一人看见我……

我吓醒了。

是的,这是我小学真实的体验,那份对学校的恐惧几乎影响了我三十年。

醒后的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之所以一个智商和注意力全都正常的孩子会如此害怕上学,是出于他对我的忠诚。

我把自己对学校的恐惧投射到他身上,他完全接受了这个投射,包括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惧,继而誓死不要去学校,哪怕被人嘲笑是另类。

很难适应、总是做不好、不被理解和接纳.......

当时的我不就是现在的他吗?

从那个梦以后,我完全改变了对儿子的态度,我学着接纳最本真的他。

关心他胜过他的学习,陪伴他而不对他有任何要求。

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无条件的支持,在他感到不安的时候,引导他做情绪的放松。

渐渐地,他笑容变得更多了,并告诉我有了新朋友。

虽然学习进展不大,但会和我分享每一点滴的进步,就在昨天晚上,他诚挚地说:我好幸福,因为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知道他的安全和喜悦来之不易,但我深信,这份安全会成为他奔向未来的动力。

我们以为孩子是很难教育的,到现在我深刻理解,一切难点,都来自我们对孩子的不接纳,不认同。

而一旦找到了自己不接纳的根源,并作出改变,就能治愈孩子,也治愈我们的关系

02

抚触和赞美

让自闭症孩子成为了阳光的学霸


最近听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老师的儿子在3岁确诊自闭症,无法和人正常的交流。

作为母亲,当然是很难过的,但这位老师在难过之后,就是臣服于事实。

她说: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棵树一样,我接受孩子和别人的品种不同。

除此之外,她对孩子有一份觉知,她感受到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去灌溉。

于是从那以后,她每天帮孩子做按摩,并且每推一下,就对孩子说一遍“我爱你”。

全然付出,却不期待回报。

两年后,孩子变得开朗爱笑,可以正常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入学后考验再次来临,连续三年,孩子的成绩都是年级倒数。

看着妈妈不批评不惩罚,孩子甚至既愧疚又疑惑: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为什么不骂我?

妈妈说:

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体的啊!过去你生病了,我愿意陪着你,如今你学习遇到困难,妈妈同样愿意陪着你去体验。

从那以后孩子卸下了心中的愧疚和负担,反而可以在学习上专注地投入。

一年后他的成绩一路逆袭,最后成了年级第一名。

哲学家说,只有爱能创造奇迹,如果一个人无法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无法和他人建立好的关系,只有一个原因,他没有感受到家庭对自己全然的爱。

而反之,一个孩子即使有个最糟糕的起底,但只要父母跟着他从地平线上一起发力,他就能抛却杂念,去创造奇迹。

03

真正的感同身受,

是陪着孩子一起哭,再一起笑


之前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叫做《嗝嗝老师》。

主角奈娜是一个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喉咙里会不受控制的发出咯咯的声音,并且脖子会跟着向一边抽动。

由于症状无法自控,她被好几所学校拒绝,理由是影响课堂纪律。

尽管最后有学校收留了她,但老师的冷眼和同学的嘲笑依旧让她既委屈又无助。

父亲觉得有这样的女儿很丢脸,很少关心她。

但看似柔弱的母亲却成了女儿最坚强的后盾,每当孩子被学校劝退,母亲就会去据理力争,说孩子智力正常,有权利享受平等的教育。

当女儿沮丧,她就默默陪伴,甚至和她一起流泪。

女儿终于长大,但在找工作时又屡遭挫折,五年里面试数次,但无人愿意请她当老师,原因是她的病症会影响课堂秩序。

父亲试图干预女儿的决定,劝她找一份不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而母亲却力挺女儿,愿意陪着她一起等待机会。

后来,在入职电话打来之际,女儿欢呼雀跃,母亲喜极而泣。

这样的一呼一应间,让人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和孩子在一起”。

在传统教育里,我们总寻求如何对孩子进行谆谆教导,如何给孩子更多的人生道理。

而这位母亲却用最少的语言,最多的理解,帮女儿撑起了一片天,让女儿执着地做自己。

有句话叫做“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很不易,无论是天然聪慧,还是略显平庸,甚至有某些缺憾和限制;

只要走出家门,都将孤独应战,去体验风浪,去参与竞争。

过程中,会有成功的喜悦,更会有失败的忧伤。

而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未必是教会他们坚强和勇敢,去赢得竞争和他人的好感,而是做他们情绪的接收器,给他们披上爱和安全的铠甲。

如此,当孩子历经挫折的时候,就不会紧张和害怕,因为他们相信,父母的爱,可以为他们驱逐黑暗。

图片2


来源: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cache
Processed in 0.00792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