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名化的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
发布时间:2022-10-09 浏览次数:110次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生活在被侮辱和误解的状态之中。近70%的BPD患者在童年时受到虐待或忽视。今天,我们想谈谈重新阐述这种混乱的必要性。
⇡电影《移魂女郎》描述了BPD患者的困境与挣扎
1、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创伤的关系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创伤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心理疾病常常被人唾弃,遭受侮辱。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患者有复杂的问题,但从社会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对其疾病有着过多的负面看法。
事实上,这些患者(女性发病率更高)所遭受的痛苦往往会被遗忘。诊断并不能完全覆盖她们的痛苦,临床护理也并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不过,好的变化是:一些专家试图重新阐述此类病症,使这一临床现实更加明显。许多人质疑,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真的是一种人格障碍么?
现有的诊断标准认为这是一种人格缺陷,边缘人的“标签”就像额头上的烙印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侮辱了患者,导致了他们的自我仇恨和无用感。许多专家认为,应该将BPD症状看作是患者在应对创伤时的一系列复杂反应。
将边缘型人格障碍视为创伤谱系障碍,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状态。
2、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的特点
许多精神科急症病人往往会表现出边缘人格障碍的特征。他们经常因自杀未遂或自我伤害入院。他们遭受了很多的苦难,表现出的情绪敏感性极度无情。这会导致他们的冲动行为和自毁行为。
例如,如果女儿患有BPD,那么,就意味着父母要和一个恨自己并寻求父母之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同时,她还会极度的蔑视父母。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患有进食障碍。如果伴侣中的一方患有BPD,那么另一方就需要承受对方不止一次试图自杀。
生活真的很艰难,无论对那些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还是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来说。
因此,对于BPD患者而言,重要的是:不要让污名化毁了你的生活,不要陷入自己是有问题的观念陷阱中。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要知道,他们是一群有着特定情感现实的患者。
2.1 诊断标准
诊断BPD(边缘人格障碍)需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这份出版物声称,如果患者表现出以下九种特征中的五种,他们就是患有BPD。
害怕被抛弃;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同一性混乱,交替出现不同的身份认同;
至少在两个具有潜在自毁性的领域存在冲动。例如,性、金钱、暴饮暴食、鲁莽驾驶和药物滥用;
自杀企图或自残行为;
情绪不稳定;
控制愤怒的问题;
长期的空虚感;。
与压力或解离症状相关的短暂偏执思维。
2.2 污名化和耻感
西挪威大学进行的研究声称,BPD的总发病率为人口的1.2%,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一个事实,即,当患者知道自己被诊断为BPD时,他们会以一种有问题的方式体验它,他们会觉察到诊断带来的耻辱,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避免接受专业的帮助。
BPD患者的治疗通常很复杂。然而,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他们的症状可以减轻,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在过去20年中,BPD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专门的治疗方案包括:
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图式疗法(Schema Therapy, ST)
心智化治疗(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MBT)
内观认知疗法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移情焦点疗法(transference focused psychotherapy, TFP)
预测情绪和解决问题的系统训练(Systems Training for Emotional Predict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STEPPS)
BPD专属人际疗法(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IPTBPD)
3、重新阐述的必要性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现在有更多的声音呼吁改变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术语。他们建议,应该将其命名为创伤谱系障碍,而不是BPD。这将使其成为慢性或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变体。原因如下:
3.1 性虐待:常见情况
Mary Zanarini博士回顾了和BPD有关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文献。她发现BPD与创伤相关。事实上,在2000年的一项研究中,她指出,40~70%的BPD病例中存在性虐待。更具体地说,这往往是由于以下情况:
照看者的疏忽;
照看者的性虐待;
在儿童期目睹了性暴力;
成年后遭受性侵犯。
九部和边缘疾患有关的电影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Silver Linings Playbook(2012)
《致命诱惑》Fatal Attraction (1987)
《暖暖内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 (1999)
《我的忧郁青春》Prozac Nation (2001)
《双面女郎》Single White Female (1992)
《女魔头》Monster (2003)
《一小时快照》One Hour Photo (2002)
《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2000)
3.3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和创伤的病因学
在另一项最近的调查中,再次证实了这种精神状态的创伤病因学。此外,遗传和生物学方面也得到了深化。事实上,有人认为基因(FKBP5多态性和CRHR2变体)与环境(虐待、情感忽视等)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了这些症状。
童年虐待的影响是某些人格障碍的诱因。
3.4 更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
人们对创伤的反应各不相同。虽然童年时期遭受某种虐待确实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社会发展,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更严重的心理后果。
之所以说BPD和创伤有关,是因为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应激影响。在这些情况下,它会转化为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后果,如愤怒、冲动和解离症状。
这无疑与之前的研究相吻合,例如Johnson、Cohen、Brown等人(1999年)进行的这项研究。他们声称,与其他人群相比,童年遭受虐待或忽视的人,其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高出4倍多。
BPD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0到50倍。
4、需要做出改变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75%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试图自杀,这一问题足以让这种情况得到更严肃的看待。不管他们是否有问题,是否有操控性,是否有明显的情绪失调,从本质上说,这些患者都在遭受无法形容的痛苦。
事实上,标签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需要更准确的治疗方法,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更具慈悲心的社会。
也许通过去掉“人格障碍”的标签,用创伤谱系障碍代替它,患者会感到更少的耻辱感,更有动力开始心理治疗。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转自心理学空间
作者:mints编译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