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儿童青少年 > 空心的父母养不出实心的孩子

空心的父母养不出实心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72次

微信图片_20220531133050

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几年前曾为在观察中发现的“有强烈自杀意愿、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命名为“空心病”。

可是,了解心理学,接触过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人都知道,一个家庭中虽然出问题的是孩子,可是病根一般都在父母。

所以,比患了“空心病”的孩子更需要治疗和改变的,是同样得了“空心病”的父母。

晓然心理也曾遇到过来为孩子寻求咨询的父母,他们急切的对咨询师说着来做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改善孩子的厌学,让孩子尽快正常去上学,不要耽误学习,而对孩子身上因自残留下的痕迹却闭口不谈,问起就说不严重,是小问题。

而咨询师会提醒父母,孩子不只是厌学,是厌世。

再继续深究原因,往往会发现,家庭不和睦,父母长期吵架,更甚者有家暴或出轨等情况,孩子为保护摇摇欲坠的家庭,无意识中表现出很多问题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所以就有了孩子的厌学、自残、轻生。

一本关于养育孩子的专著中说到,孩子的感受力超强,解读能力却很弱。他们能敏锐的感觉到家庭中所有的微小变化,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转变,但他们却不知道那些变化因何而起,长此以往,就变得小心翼翼,情绪无处安放,就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自己处理不好生活工作中的事情,将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的父母,才是最需要做出改变的。

这种父母,在心理学上称,情绪涵容力不够,通俗来讲就是他们无法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病态自恋。有的父母,无视孩子的问题,夸夸其谈孩子被自己培养的有多优秀,拜托,孩子都需要看心理医生了,还在吹嘘。这种父母,自己没什么成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不允许孩子不优秀,因为那是他们唯一能获得价值感的事情。

其二,是对外退行。有的父母,名义上是父母,实际上在亲子关系中却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婴儿,孩子的表现牵扯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不能忍受孩子离开自己。比如,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社交圈,一门心思围着孩子转,在夫妻关系中拉孩子站队共同对付另一半。

孩子在这种病态的共生关系中,感受到撕扯和绝望,最终厌世。

正常的父母应该像龙应台的《目送》里描述的一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不是空心父母,就看脱离父母这个角色后,能不能回归自我,找到自己在这世上的定位。

你是吗?如果是的话,在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之前,赶紧改吧,趁还来得及。

 


cache
Processed in 0.00874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