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梅兰妮.克莱因学派思想简介( 二)

心理学家及流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梅兰妮.克莱因学派思想简介( 二)

发布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119次

客体及其命运

 

   在上文中,我简单提及了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关系模型,即本能驱力(源自口腔 肛门 性器)、目标(缓解生理需要  凌驾于他人····)和能够满足本能驱力的对象(食物 饮料 男人和女人 权力)。从亚伯拉罕和克莱因起,越来越多的精神分析家们把兴趣转移到了对象身上,他们延用了弗洛伊德发明的术语,将能够满足主体(Subject)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需要、先天和后天需要)的对象统称为客体(Object)。

   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自然的和人工的造物、真实的或虚拟的角色、动物或植物,只要它们能够激起某人的欲望和需要,就变成了客体(反之 就不是客体) 。客体可能有千千万万,但最常见的,也是本文着重提及的客体是那些被爱着、恨着、渴望着、羡慕着、恐惧着的重要人物—父母、兄弟、姐妹、师长、恋人、伴侣 、子女。我们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联结,也因此构成了所谓的客体关系。

   不管我们情不情愿,是张开双臂欢迎还是扭过头去拒绝,那些重要的人物——客体都会不请自来的在我们心中安家。正如一首歌唱的:你存在 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心里 我的梦里 我的歌声里。亚伯拉罕感兴趣的是:存在于主体心智中的客体,在里面发生什么奇妙的反应。他的临床观察提供了一个证据,来自一位有精神病性障碍的男子(无疑,精神病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即可以引起我们的极大好奇,也会让人感到困惑):

    一位有过好几次抑郁发作的男子,在分析时刚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抑郁发作,他有一位钟情的未婚妻,但出于某些原因,爱意最后转化为强烈的阻抗,最后以他彻底抛弃所爱的客体收场。

    亚伯拉罕使用的是阻抗一词,意在说明病人强烈的抗拒他对未婚妻的爱,其结果是:那个可爱的人消失了,他失去了她,留下的是另一个陌生的、可恨的人。他因此抛弃她,等于彻底收回了先前投注的力比多。

   在病人恢复期间,他与未婚妻又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即使是他主动抛弃在先,未婚妻也始终如一的对待他。

   亚伯拉罕指出,随着病情缓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也逐渐恢复常态,他找回了爱的能力,也就是说,力比多能再次指向客体。

   不过,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出现了短暂的反复,有关这次复发和终止的细节,我们都可以在分析中清楚的观察到。在病情反复期间,病人对未婚妻的阻抗又清晰的重现了。

   在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中,亚伯拉罕以一种主观的视角来描述该男子对未婚妻的矛盾情感,对丧失和重获的特殊体验,夹杂在看似不可理解的症状中:

   在他的抑郁状态非常严重的时候:他出现了一种短暂的症状:强迫性的收缩肛门括约肌。

   这种不受意识控制的躯体症状,好像人们努力克制大小便的冲动,不让肠道或尿道中的东西排出来一样。亚伯拉罕的解释是,病人好像觉得肠道里的粪便代表了某种意义深刻的东西,确切的说,是低劣的,令人憎恨的未婚妻,她想要悄悄的离他而去。而他则尝试紧紧盖住肛门,不让这个客体跑掉。好像这个客体真的在他身体内,肠道里。

   客体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存在于主体里,引起了强烈的焦虑反应,亚伯拉罕指出,抑郁症病人迫切的 想要修复/重获丧失的客体,在本案例中,病人尝试以另一种方式获得客体:

   几天后,根据他自己的记录,他报告说自己产生了一种新的症状,似乎取代了先前的症状:当他沿着马路向前走时,会强迫性的幻想去吃街边散落的粪便。

   这是个令人非常不快的想法,往往会遭到意识强烈的抗拒,但这个想法也非常重要,作为肛门紧闭的症状替代,同样意味着想要把客体留在身体内部的尝试。我们不难看出,粪便代表着可爱的和可恨的未婚妻,想要吃掉粪便的冲动,意味着内摄(吞并)客体,重新放置于身心中。

   亚伯拉罕评论到:此幻想是某种欲望的表达,他渴望把心爱的客体放回身体里,而这个客体是被他先前排泄掉的,因此我们的理论在此得到了证实,无意识把客体的丧失视作肛欲期的过程,而内摄是口欲期的。

   亚伯拉罕在此案例中传递了一种看似非常不可思议的观点:精神病人的心智运作,采取的是一种极为原始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在幻想中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就像生理上的新陈代谢:吃下某物,排出粪便。在本案例中,病人主观上将吃体验为获得,排泄体验为丧失。

   各位读者也许会强烈质疑这个观点,甚至视为疯狂的幻想,不过,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无论有何种看似不合常理,不合时宜,不可理解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足为奇的,亚伯拉罕强调病人的主观视角,以某物进出于身体的视角,看待客体的失与得。这是一种极其原始的幻想,根植于最早期混沌的生活中,在精神病人身上格外活跃。在幻想的情境中,被内摄(吞并)的客体会变得格外真实,就好像真的存在于身体某处,主体可以操纵它们。驱逐、丢弃和丧失客体(投射),在感觉上,就像排便、呕吐一样真实。随带一体,这些幻想和梦一样,也会采取伪装形式,与常识相隔万里。

   当一个真实的客体进入主体心智后,它就成为了“内在的客体”,“客体在哪里,又到哪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内在客体的体验,以及试图操纵内在客体(特别是得与失 破坏和修复)的尝试,和具体的身体感觉一起,构成了一出千奇百怪的荒诞戏剧。我们得相信这种幻想的存在,否则精神病从主观上就变成一种神秘的现象。亚伯拉罕的研究也显示出这些幻想和关系,与早期活跃的口腔和肛门本能的明显联系,他的理论扩充了弗洛伊德有关抑郁症的理论,也为克莱因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下节及下下节,我会详细的谈论有关“内在客体”和亚伯拉罕所描述原始的幻想相关的理论。


(文章转自网络,作者:镜与明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cache
Processed in 0.00837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