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 > 最具创新及争议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

心理学家及流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最具创新及争议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

发布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132次

src=http___im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雅克·拉康  (Jacques Marie EmileLacan,1901-1981)是法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大师之一。他集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不仅在精神分析学界而且在整个西方学术界,都可谓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精神分析学,试图借助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重新解读(reinterpret)弗洛伊德(SFreud)的“文本”(text),赋予其科学的地位,从而创立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一、拉康生平及理论简述 拉康于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这一年正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作《梦的解析》出版的第二年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发表的当年。童年时他在一所耶稣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在这里,他除了学习医学之外,还接受了各种知识的训练。中学毕业后,拉康进入法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除此之外,他还到巴黎大学医学系学习精神医学,并多次到巴黎或巴黎附近的圣露易医院、拉莱克医院、突索医院实习。由此,拉康在原有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朝研究精神病等方面发展。

 

1932年拉康在实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论偏执狂病态心理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拉康的博士论文在其思想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研究了许多患妄想症的病人,开始对他们的语言的紊乱感兴趣。他的研究使他确信,病理现象的产生不会完全脱离主体的人格。他的博士论文标志着他的兴趣逐渐由医学和精神病理学转向精神分析学。1936年在捷克马里兰巴(Marienbad)举行的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上,拉康提交了论“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的论文。“镜像阶段”是主体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拉康后来所有理论的奠基石与出发点。关于“镜像阶段”的论文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形成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镜像阶段”不仅是儿童主体或自我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拉康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

 

1945年开始,尤其是50年代以后,拉康以精神分析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1953年7月,他在新成立的“法国精神分析学会”召开的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上作了题为《象征、想象与实在》的重要报告,首次提出了“要回到弗洛伊德去”的口号。同年9月,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上,拉康所作的题为《言语与语言在精神分析学中的作用与范围》的大会报告(通常称为“罗马讲演”或“罗马报告”)异常成功,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使拉康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罗马报告”是拉康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拉康开始放弃对黑格尔(G.W.F.Hegel)的追随,而把索绪尔(Fde 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构建他自己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体系。由此,拉康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进入他思想历程的第二阶段。是年,52岁的拉康开始了直到他逝世为止、长达26年之久的研讨班(Seminar)。能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讲演,也是拉康的一大奇迹。这些讲演的最初目的是训练精神分析学家如何返回并真正阅读弗洛伊德的原始文本,但更重要的却是发展和扩大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研讨班使拉康将法国知识界众多名流以及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精神分析学家聚集在他的周围。

 

1966年,拉康的《文集》出版,达到了6周之内销售3万册的惊人纪录。《文集》是一本长达900多页的晦涩、深奥的学术著作,收集了拉康1936-1966年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28篇论文。尽管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的主旨是要说明潜意识与语言的关系,但他却用晦涩的语言来阐明深奥的理论,他甚至经常玩文字游戏,以验证语言的潜意识。拉康在《文集》的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写作风格作了说明:“文如其人。”的确,拉康的写作风格与其人格特点是极其吻合的。随后,《文集》的日文、英文和德文版本也先后问世,拉康分别为之作序。褚孝泉翻译的中文版《拉康选集》于2001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拉康的《广播谈话录》和《电视谈话:精神分析》两部文稿分别于1970年和1974年在比利时和法国电视台播出。在拉康《文集》出版以后,其女婿雅克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遂酝酿出版他的多个讲演。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法文出版的讲演已有8个,英译本亦有7个。有英译版的七个研讨班的名录如下:《讲演1:弗洛伊德论技术,1953-1954》(1988);《讲演2: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我与精神分析技术,1954-1955》(1988);《讲演3:精神病,1955-1956》(1993);《讲演7:精神分析的伦理学,1959-1960》(1992);《讲演11: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1964》(1979);《讲演17:精神分析的另一面,1969-1970》(2007);《讲演20:再来一次:论女性性欲——爱与知识的局限,1972-1973》(1999)。 1974年拉康被邀请到比利时的卢汶大学、意大利的罗马大学讲课。1975年秋他还被邀请到美国各个著名的大学讲学,如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拉康此时的影响绝不亚于当年的弗洛伊德。 正是这种学术威望和怪异的性格,使拉康的一生数度沉浮,并与法国精神分析组织的数次分裂联系了起来。拉康早在1934年就加入了“巴黎精神分析协会”,1952年当选为该协会的主席。但由于学术观点的分歧,于次年辞职,与他人另行组织“法国精神分析学会”。由于他坚持与美国自我心理学家所把持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相对抗,终被法国精神分析学会开除出去。

 

1964年6月拉康在其追随者的支持下,宣告成立“法国弗洛伊德学派”,后来又改为“巴黎弗洛伊德学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拉康学派”。“学派”先后创办了《弗洛伊德学派通讯》《潜意识》和《弗洛伊德研究》等刊物。尽管它不是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团体会员,但由于拉康的学术威望日盛,“拉康学派”逐渐成为法国精神分析学的代名词。由于拉康晚年独断专权,导致学派内部危机四起。到了1980年,拉康不得不宣布解散他苦心经营近20年的巴黎弗洛伊德学派。但仅数月之后,他又向其追随者发表了《致千人信》,宣布成立“弗洛伊德事业学派”。

 

1981年9月9日,拉康在巴黎辞世,整个学术界都为之哀悼。 


(文章转自网络,作者:王国芳,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cache
Processed in 0.00757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