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家精神卫生中心里,开了一家“治愈咖啡馆”,工作人员都是患者
发布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150次
三周前
一家名为"治愈咖啡馆"
正式开张
我起初还是有点犹豫的,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心里有些顾虑。后来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康复得是不是比较好了。
咖啡师沐沐,今年31岁,曾在一家餐饮店工作。他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思绪“很满”,很多想法“挤在一起”。5年前,父母突然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这之后,他就不再工作。一个月前,医生突然问他,想不想尝试咖吧的工作,这是多年来他接到的第一件任务。
做咖啡看似简单,但每种饮料有不同的配比。沐沐很努力地记住每个配方,还渐渐记住了一些客人的个性偏好。这5年来,他真的第一次决定认真考虑将来。
希望自己病愈后,能够真正实现就业,成为一名收银员,体验崭新的人生。
早上8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一周工作五天。这样的工作节奏在不少“社畜”看来,求之不得,轻松愉快,却是被抑郁症困扰十余年的小程刚刚适应的规律与平静。黑色的衬衫外面套着棕色的围裙,头发一丝不苟地束进厨师帽里,下午1时许没有顾客光临,小程埋头算账,记录着今天上午的销售额。今年36岁的小程从上大学起,就被抑郁症“纠葛”。“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进入了不错的大学后却发现大家都很优秀,学习竞争更激烈了,绩点反而不如人意了。”承受着巨大的落差,寝室内人际关系复杂,重重压力难以排解之下,小程陷入了抑郁症的泥沼。毕业后,小程还在企业工作过几年,然而因为病情反复不断加深,她开始情绪波动,回避社交,抵触上班,提不起精神,不愿与人沟通,此后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休息了7年之久。作为第一批学员,从10月10日咖啡馆开业至今,小程已经持续工作了十余天,从最初按时起床都是难题到如今每天下班还能精神抖擞,小程在规律中感受到了一丝平静,如今的她甚至谈起当年的患病诱因都能露出释然的神色。“这一步是一定要迈出去的。”和记者对话时,小程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带着这样的决心,小程已经体验过饮品制作师的工作,目前主要负责收银和记账,在医院工作之余,她还会主动观察外面咖啡店员工的服务方式,自己总结经验主动学习。小程的父母也曾来围观过女儿的新工作,对女儿的进展深感欣慰。小程说,希望自己病愈后,能够真正实现就业,成为一名收银员,体验崭新的人生。这家治愈咖啡吧,是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区残联合办的,所得收入将全部作为精神残疾患者的捐赠款。开办这家咖吧的初衷,是希望能为康复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搭建一个实训平台,让他们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以此为起点,稳步迈向社会生活。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科长陈优介绍,很多曾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员是具备工作能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回到社会的机会。这次也希望能通过这个咖啡馆,向社会证明他们的价值。“由于长期脱离社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衰退,有的患者因长期患病和药物副作用,一些动作变得僵硬,这会对他们的今后就业造成很大困扰。”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负责人陈一郡介绍,医院曾经在内部开了一个“模拟超市”,超市只针对病人开放,并未真正对外营业,这家咖啡店是医院推出的第一个对外营业项目,病患、家属、医护都可以去消费,在项目最初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难关,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服药等原因个人能力受限、容易疲惫并且可能出现突发,因此也对咖啡店中的带教老师设置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这家咖啡店的单品价格也非常“治愈”,咖啡奶茶蛋糕等都是10元左右,陈一郡说这样的定价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医护、患者和家属前来消费,增加学员们的“实战锻炼”和人际沟通,如今这家咖啡店一天最多能卖出70余杯饮品。将“Healing Coffee”作为一个起点,陈一郡觉得未来的路依旧障碍重重,不少患者康复后重回社会依旧难逃“有色眼镜”的目光,不少人在求职过程中因为如实告知而遭到人事部门的拒绝,因此他们在不断增强患者抗压能力的同时,也同时在高校、社区等不同场合对不同群体开展科普宣传,希望社会能够关爱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平等的岗位,并逐渐去病耻化。如今,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位于五角场的121主题咖啡馆达成了合作,不远的未来,他们就可以推荐患者前往更大的舞台进行实习和工作。相关作者:朱奕奕、陈蓓儿、陈玮
南京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预约微信:xr84584678
预约Q Q:3507985324
地址:龙蟠中路329号203室
本文来自上观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