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音:好的咨询师,需要必备这5种能力
发布时间:2020-09-02 浏览次数:161次
歌德曾说过:
当人们在别人身上再度找到自己的时候,便开始知道到自己的存在。
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有客体关系的味道。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毫无疑问跟精神分析的目标、取向、以及我们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有关。
成长是在与人互动中感觉到的。一代高僧、大师,需要跟别人互动吗?还是自己也能成长?
禅修是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咨询是两个人共同做两个人的事。
我们看一个同道精神分析学成啥样,不单看他呈现案例如何精彩,还要看他和亲密关系,和单位同事、同道,和小组相处得如何,要全方位看待。
最重要的是察觉自身感受。虽然这种觉察是必然倾向,但精神分析把它放在首要位置。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人分析得再透彻,这不是精神分析。关键在于,你们两个人在现场重复着什么模式。
精神分析不一定是分析自己。在个人体验中,察觉反移情更多地是为了来访者考量。
做来访者很不容易,Ta的成长环境和你不同,刚开始又和你不熟悉。要谨记,现场呈现的一手资料,已经被Ta激发起很多感受,都是有利的工具。
被养父母带来咨询的17岁青少年
初始访谈:嘲笑心理治疗浪费钱、无用、可笑,为了应付大人才来的……
治疗师:如果你不愿接受治疗会如何?肯定不是中山医院这类,肯定是宛平南路这一带的(笑)。两害相较取其轻。
这时候,治疗师很容易恼怒。内心里拒绝,想让他自作自受,但又不会见诸行动……因为你已经察觉出来了,你做的是不断地热脸贴冷屁股……你不断地说,不断被他拒绝。
很多人觉得要有动机才行,否则治疗没有效果。
“你回去想想,想好了动机再来。”
你如果这样说,父母肯定投诉你。好不容易劝他来,你不做点啥,就是没尽到责任,动机你要启发呀!当然如果人不来,你可以说没办法看。
不做没尽到责任,做了又被他拒绝,这种两难境地,跟来访者的处境一样。
明明是你们造成的,偏偏要我来?内心里说不出的苦,不想被送到医院住院。
华师大梁宁建教授经常说三条路理论:一条宛平南路(精神病院),一条沪青平公路(监狱),一条自寻绝路。我感觉有道理。当事人不断把感受传达给你,让你也很矛盾。
当提到来访者三岁被领养,很多咨询师第一反应:哎哟,早年创伤!十四岁反叛行为被学校处理,治疗2年后平稳,和女友分手后学业下降,沉迷网吧。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分离比较敏感。
原来治疗蛮平稳,为什么和女友分手就这么自暴自弃呢?我们不能简单地劝:天下何处无芳草,谁要是没了芳草,日子都不好过。
他的早年创伤被激活,不断用激烈行动来掩盖内心的东西。自暴自弃,其实是强烈的拒绝。他无法面对被拒绝的痛苦,干脆主动拒绝别人。
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掌握了反移情模式,采取的措施就不会太过激。
01
自我觉察的能力
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理解自身感受,这对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治疗容易吗?不容易!光精神分析就有十几种流派,主体、客体、依恋理论,还有认知行为、ACT、家庭治疗……不可能学这么多。作为治疗师,平行对待来访者,也不容易。
我做了很多危机干预,其中包括孩子。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不多做什么就是最正确的。有些问题往往就出在多做。我们常说要“Hold得住”,就是以恰当的方式去抱持和包容。
来访者刚开始不合作,你不要太当真。人家花了钱花了时间,不是故意来跟你过不去的,要理解背后的含义。
治疗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有理性的、感性的,潜意识等多方面的要求。在身心所有层面与来访者互动中,我们容易体验到的是“我的想法是什么”,但真正要体验的是平时不太容易激发出来的情绪。
从广义角度来说,精神分析认为我们对别人的任何判断、感受都是我们的投射。
治疗最后寻求达到的目标是,对于自身重要的无意识欲望、防御和幻想,对于自己婴儿时期的冲突以及衍生物,能够在意识层面得以理解。
这个境界很难全然达到,有人天天做精神分析,做了很多案例,却越做越糟!我们希望达到完全自我掌控,对命运了然于心、很通透的境界……这很吸引人,但不容易。
人吃五谷杂粮,有时自我体验,盲点也不尽然能被扫除干净。
我们做治疗师,自己的问题全都解决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知道:我有什么类型的问题还没解决,也要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方面的问题。
02
共情的能力
共情意味着分享、体验另一个人的情感,是一种退行现象。要一下子放弃自我与来访者认同,很难!我说过,共情是一个传说。
共情是“体验性自我”的一种功能;直觉是“观察性自我”的一种功能。这两种现象都能使你进入另一个人心中并融合。
有人提过,治疗师最好的状态是与来访者心身交融,虽然这种状态不容易把握,但真正的共情就应该是这样。
共情所产生的亲近感,在生命头几个月就形成了,共生阶段。
有苦恼的时候,有人站在你身边感同身受,很温暖。有个词叫原初母亲的全神关注。
妈妈分分秒秒体验他的感受,这对婴儿非常重要,但对母亲消耗非常大。如果没有家庭因素支持,母亲非常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现象。如果情感支持较多,母亲自我功能发展好,可能也很有成就感。
婴儿前6个月需求非常高,基本安全感、信任感,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如果没有做好,有人智商很高,但不太能适应别人感情上接近他;当然也有人没界限,粘粘乎乎的。
刚开始,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要求,与婴儿对父母的要求是一样的。无形中有很高的期待,有时就会莫名地发火,这种东西还要我说?你早就应该知道!
共情起源于最早的母婴关系,看起来具有女性特点,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主要照料者,以母亲为代表;还有一个是父亲的恰当介入,二者是一个整体。
讲母婴关系,男性治疗师比较容易抓狂,你没生过孩子没这个体会。男性治疗师要有点暖男……
尽管这会让一部分男性治疗师感到不协调,但一个好的治疗师要跟自己这部分和谐相处。琼斯将这个称为治疗师的精神双性。
对一个丧失了爱的客体,没有被理解的来访者,共情是建立接触的一种方法。对于创伤性故事,你容易身不由己地完全认同。
做过灾难后危机干预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替代性创伤,就是受害者把你创伤了。你会感到幸存者死去的亲人活不过来,做再多心理干预也是白搭,不如找个师傅皈依佛门。
如果出现了替代性创伤,是共情最深的时候。治疗师的的职责是帮助来访者,如果两个人都皈依佛门去了,共情虽做得好但无效。
这样的共情只加深了耗竭和无力感,最好的共情者是那些已经克服了抑郁倾向的治疗师。
怎样看替代性创伤?我个人建议每个人找符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叫我激烈地共情,这不适合我;如果叫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慢慢来,也不适合他。性格没好坏,共情实际是体验分享,本质不是量的多少。
当治疗师通过共情获得了某些发现,还须运用临床和理论知识对这些发现进行解释。专业学习就是为了对知识有个框架,在框架中理解人。初始访谈,总要形成一个假说,以后逐步验证。
03
探索潜意识的能力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观察、治疗师对自己感受的觉察、人类情绪反应的知识,这三条是探索潜意识的三个维度。
与探索潜意识有关的特质:
1、对于人、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幻想和思维,有丰富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推动一个人朝向这个方向努力的能量来源于他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的量应该很足,而且本质上是善意的。
我们希望探索以前没有探索到的。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很难跟来访者共同工作,成为厌倦的牺牲品。但过于无情的好奇心也会使来访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治疗过程中的探索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大家做过PTSD干预,就会知道,如果没有连续的、有保障的治疗关系,不要一上来就把治疗做得很深。建立了好的咨访关系,才会动创伤。
如果一开始就做的很深,在短程精神分析里,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来访者的创伤,来访者挣扎起来很痛苦,会被过度的创伤压倒。
治疗的目的是带给来访者可理解的领悟,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施虐快感。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主题是怎么避免在治疗当中被虐待。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任何流派、任何方法都有可能出现。
精神分析的处理方法是把隐藏在背后的问题摊开来。所谓“虐”来访者,这与治疗师的好坏没关系,有时是来访者潜意识里勾引你去虐待他,甚至还会给他带来症状改善。
潜意识很深刻地影响一个人,只有当好奇心不再受本能统治时,才可能有这种自我察觉的态度。说到底,人在潜意识中有恶的一面,我们不能不去察觉它。
治疗师需要具备延缓判断的能力。
刚开始进入精神分析领域,我们很希望把来访者搞清楚,防御是什么,移情是什么,动力学假设是什么……
但在案例讨论的时候就知道,我们通常不是很清楚,老师可能也不清楚。不得不承受某种不确定,不能看到某些事情的本质。
我们在不确定、甚至无知的情况下工作,有时要“钝感”一点,不要过早地作判断。听听来访者讲什么,更好地共情,然后逐步理解治疗中的潜在动力。
04
有成为治疗师的愿望
为什么要折腾这么多早年创伤?能够接受自己的肤浅,其实也是一种深刻。我们要觉察我们成为治疗师的动机。
动机起源于原始的无意识本能冲动和早年客体关系,本能驱力使人寻求释放和满足。听起来很抽象,我们都有创伤的部分,来访者很痛苦,而我们感到活得还可以。
随之而来,是对基本安全感,满足感的追求。治疗师可以合理的满足:收费、有限度的好奇、看到来访者成长……
收费有很多象征意义,探讨收费高、低、打折等都有现实意义。免费,在一定意义上是免除自己的责任,还把自己推到一个道德高度,我跟白求恩是一个水平的!
治疗师需要有节制的满足。
对于来访者而言,成长和改变很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继发获益、寻求认同、挑战权威……成长,有时是说:原来活错了。治疗师不是他的命运拯救者,更多是陪伴他,见证他的成长。
回过头来看,什么动机驱使我们成为治疗师?从Freud到Jung到Klein,每个人都创伤很重,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代宗师,关键在于这些派生活动怎样能很好地去本能化和进行中和。
精神分析经常和别人PK,关键不在于流派,而在于治疗师本人好玩不好玩。原始的东西能否进入治疗师的理性自我,并服从于理性自我的限制?潜意识能否上升到意识层面?
如果做到了这些,那这些冲动不仅无害还有价值,变成一种动力。
05
领悟的能力
治疗师具有通过私密方式理解另一个人,以及获得领悟的愿望。虽然赚钱不容易,但精神上很容易得到满足。
接近一个人的内心,换句话说叫回归母亲子宫、回归生命本源,这样最安全。我通过分享我吃过的苦,让你少走弯路,尽管对我有帮助,但对你也有好处。
我们为什么会有内疚?当我们是小孩子时,这时候最本我。没有现实判断能力,不希望有人分享爱。如果有个弟弟妹妹,最好捏死他。
长大一点会有内疚感,当我们探索到这些动机时,一部分使我们成长为治疗师,修补我们的内疚感。
对领悟的追求和传递,是一种对抗恐惧的方法。人,有时就是活得不踏实。心灵鸡汤也好,感悟也好,都是高级的需要。
过去的困惑、伤害、耻辱体验使来访者以困扰的方式行事。在治疗关系中,我们不是站在一定高度单纯分析病人,而是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但还要跳出来与来访者互动。
来访者会得到一种新经验:我已经为真正了解我的痛苦并能承受我愤怒的人所理解,即使在最艰难、关键的时刻,治疗师仍会继续努力理解和帮助我。
一个人充分体验到被别人恰当对待后,才会发展出恰当对待自己的能力,也会有能力恰当对待别人。
来访者真正看的是治疗师怎么对自己,而治疗师讲的许多道理往往是记不住的。
作者:岳耀
如果您出现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问题或是心情不好、焦虑、睡不好、恐慌、强迫等明显的问题,抑或没有明显症状与不舒服,或只是有一些莫名的不适感,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某些问题的潜在原因,表达您想接受心理咨询的意愿,以及您想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什么问题、困扰。拨通我们的预约电话,我们的前台助理会尽可能根据您的情况,帮您安排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www.xr169.com
来源: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