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个人成长 > 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不是远离痴迷,而是靠近自己的痴迷

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不是远离痴迷,而是靠近自己的痴迷

发布时间:2020-08-12 浏览次数:140次

1.

恋爱中的苦——痴迷一个得不到的人


有的未婚女性来访者在咨询中,会和我谈到她们痴迷某一个异性的心理困扰。
 
为什么用“痴迷”这个词呢?

因为她们会深深为之着迷,对其充满了爱意与仰慕,会不停地围着对方转,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每天查看对方的朋友圈和微博完全停不下来。如果对方让自己做什么事情,哪怕是不合理的请求,她们都会答应,她们在关系中容易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而痴迷的对方常常并不在意她们,不喜欢她们,甚至会虐待她们。
 
我遇到一位女士因为痴迷同单位的一位有女朋友的男士,一直在当对方的情绪垃圾桶而倍感痛苦。

这位男生时不时地会和她倾诉和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和女朋友吵架了,工作压力大,对领导感到不满等,甚至还让她义务帮助自己完成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工作,帮自己的女朋友挑选鲜花和礼物。
 
其实,她深知这位男士不会和现女友分手,选择和她一起,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可能,但是她就是无法停止自己的痴迷。
 
一方面她因为自己一直在当对方的情绪垃圾桶,被利用、被不公正对待而痛苦,另一方面她又安慰自己,觉得可以这样远远地看着对方,陪伴对方,被对方需要也很好,因为她没法想象没有他的生活。
 
总之,就是虐心又欲罢不能。
 
这种对他人的痴迷是不健康的,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2.

“我在你身上看见了理想的自己”


那破解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
 
不是告诉自己,我不要痴迷这个人,我要离开他。

因为这个方法是没有用的,相反,而是要好好弄清楚我到底痴迷这个人身上的什么东西。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或者阻碍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他们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同样的,你告诉自己不要痴迷他,让自己忘记喜欢他的这件事,你身边的朋友、家人也告诉你不要痴迷对方,你可能就越容易痴迷对方而无法自拔。
 
心理咨询师则会告诉你,好好去靠近和审视这个人以及你自身,去看清楚这个人为什么会对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把这个问题弄得水落石出,越清楚越有利于你摆脱痴迷。
 
是他工作能力很强,自信迷人?是他能言善辩,很会表达?是他很幽默,会逗大家开心?还是他身上有淡淡的莫名的忧郁气质?
……
 
弄清楚这些东西之后,去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痴迷这些?
 
一般来讲,我们痴迷的东西可能是我们自身缺乏的,或者是我们希望理想的自己所具备的。所谓的“我爱你”,其实是“我在你身上看见了理想的自己”。
 
也许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满意,希望理想的自己也能独当一面,所以对工作能力强,事业成功的他很佩服?
 
也许是因为我们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所以对外表自信有魅力的他才会心动?
 
也许是我们觉得自己笨嘴拙舌,也很想让自己变得幽默有趣但做不到,所以看到幽默的他就特别仰慕?
 
也许是这个人和自己父亲的气质很像,但我们和父亲的关系疏离,一直想靠近他又无能为力?
 
我们为什么会痴迷这个人?当我们对这个问题搞得越清楚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获得一种解脱,感觉到一种放松:“哦,原来,我不是痴迷这个人,而是痴迷这个人身上的一些东西,一些品质。”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个人和令我们痴迷的东西分开了,不是这个人令我们痴迷,而是他身上展现出的特质令我们痴迷。

这是第一步。
 

3.

其实,我们喜欢的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



第二步,就是看看其他人身上有没有这些同样令我们痴迷的东西。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喜欢的人,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类人。这类人身上有我们喜欢的特质或者品质。
 
这是目标和路径的差别。目标只有一个,但是到达目标的路径其实可以有很多。别把路径当目标。

如果去北京是我们的目标,那可以坐高铁去,可以坐飞机去,也可以坐轮船去。不要认为只有坐飞机才能到北京。
 
你要记住这一点,一个人不会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她完全有能力爱上其他人。
 
那些同样有我们喜欢的特质或品质的其他人中,极可能就有也喜欢我们,与我们合适,可以与我们在一起共度一生的人。
 
第三步,努力去塑造自己,让自己身上也拥有令自己痴迷的东西,把自己打造成会令自己心动的女人。
 
如果你被对方展现出来的自信和强大气场吸引,那去想一想怎么让自己也变得像他一样自信,有气场?
 
你可以学习色彩和服装搭配,提升自己的外表;你可以多读书,提升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你还可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让自己可以侃侃而谈……
 
当我们将痴迷对方的注意力和能量用在痴迷地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时候,那对他的痴迷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经过努力,当你成为了更渴望更理想的那个自我时,我们就不会因为自身的“缺”而去外面“找补”了。

如果努力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就学会接纳自己,接纳我们不完美的部分,接纳我们的有限性,接纳我们无法成为那个理想的自己,这样我们的痴迷也会减少。
 
总结一下,要想摆脱对一个人的痴迷:

应该让自己努力痴迷;
不是痴迷这个人本身,而是痴迷对方展现出来的品质;
痴迷有这些品质的一群人;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令自己痴迷的人。


4.

靠得近,看得清,反而不执着


 
以前我在上心理咨询培训课时,老师讲过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个新手老师,是个小伙子,很害怕去给学生上课。因为他害怕自己在讲台上会脸红。上课时,他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脸红了,也害怕学生看到自己脸红。
 
他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苦恼。
 
咨询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要努力让自己脸红,必须努力保证每次上课都能脸红。
 
当这个小伙子在上课时,开始努力让自己脸红,结果他就是脸红不起来,偶尔能脸红反而觉得自己成功了,很开心。后来,他对上课脸红不脸红这件事就完全不在意了。
 
这就是心理治疗中的“悖论处方”。将原本“不要脸红”的目标巧妙地替换成“努力脸红”,也消解了对方思维中“脸红是不好的”这一看法。当“脸红”被定义为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成了好事,那“脸红”本身反而就不会让一个人不舒服和在意了。

我们的大脑是很奇怪的,你让自己不要去想一头长颈鹿,却恰恰相反,它已经在想长颈鹿了。

对于痴迷某人这件事也是如此,让自己不要痴迷是无效的,只会加剧自己的痴迷。搞清楚自己痴迷的是这个人身上的哪些品质,然后强化自己对这些品质的欣赏、认可和仰慕,最后让自己也拥有这些品质,才是走出痴迷的最佳方法。

就像有的人,和初恋分手后,多少年过去了都心心念念着对方,等到哪一天和真人一相聚,多半就会幻灭。“额,怎么是这个鬼样子的?”

职业选择方面也是如此,很多人对于自己没有机会从事的职业也会陷入痴迷,心心念念,过度理想化,比如有的人做着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却心里想当演员,想拍电影,那就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想当演员,想拍电影,是真的喜欢演戏、讲台词?还是觉得当演员可以被人关注,自己渴望被别人关注?亦或者其他的部分?
 
那这些部分在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工作中有没有?
 
有的时候我们痴迷的其实不是某个人某件事本身,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些东西。
 
搞清楚自己痴迷的到底是什么?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痴迷?是帮忙我们走出痴迷的关键。
 

雾里看花,因为看不清楚,反而越想得到花。拨开云雾,好好欣赏和审视了这朵花,反而对得到花这件事不执着了。这是人性的规律。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认识你真好》,有部分增改

注:图片来自电影《人间中毒》


no cache
Processed in 0.66823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