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心理文章 > 移情的悖论:拥抱一种体验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体验。

心理知识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移情的悖论:拥抱一种体验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体验。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次数:140次

移情是现代心理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成为临床实践的核心。这时,新成立的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资助了培训大量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以治疗因战争而受创伤的士兵。公众急切地消费了有关心理学的新书,报纸文章和广播节目,热衷于学习科学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近年来,受人尊敬的临床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磨练了他在心理治疗中的同理心态度,这一方法很快在各种临床医生中流行起来。

当罗杰斯在1948年将同理心作为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素时,这并不是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词或概念。罗杰斯(Rogers)解释说,同理心使治疗师对服务对象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投入,而没有任何判断或解释。

1954年,橡树夫人与罗杰斯(Rogers)一起接受心理治疗,想知道为什么父母如此频繁地告诉孩子们不要哭泣。她开始哭泣,并说自己问题的根源是“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她说,比这种伤害更加痛苦的是,她“非常痛苦地发现了它。” 那就是我要摆脱的东西!我几乎不在乎我是否受伤。”

罗杰斯(Rogers)想象着她的感受,并将这种经历回馈给她:“您觉得在此基础上,就像您体验到的那样,真是一种对自己的眼泪。但是,你不能表现出来,一定不能表现出来,所以那被你不喜欢的痛苦所掩盖。” [1]一旦她感到理解了,橡树太太就可以接受自己的感受,从而触发康复过程。

罗杰斯首先在对孩子的治疗访谈中采用了这种反映情感的方法。他采用了宾夕法尼亚社会工作学院的Jessie Taft及其同事的这种方法。塔夫脱(Taft)根据她在社会心理学和非正统心理分析方面的背景,开创了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她允许孩子们玩耍,探索房间并表达所产生的任何感受。塔夫脱会大声说出孩子的感受,以便将这些情绪带入孩子的意识中。[2]

罗杰斯在1948年解释道,治疗师出于同情心,暂时站在了对方的位置,“好像一个人一样,但是却从未失去过'仿佛'的状态。” 移情作用是利用辅导员感知,感觉,认知和想象来访者经历的能力。“我试图感知他的经历,以及对他的意义和感觉。”当治疗师熟练地反映出服务对象的感觉时,服务对象便能够接受。接受而不是尝试改变自己的经历,可以释放出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的内心对成长的冲动。

如果共情听起来很简单,那么很少有人会在没有判断力,建议或分析的情况下专心倾听他人的经历。因此,必须刻意培养和培养同理心的态度。罗杰斯(Rogers)列出了移情使用服务对象的内部参照系,这是心理治疗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除了一致性(治疗师必须是真实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对待(治疗师必须对服务对象有热情的感觉) )。


罗杰斯于1968年离开学术心理学后,他继续促进同理心,这不仅对心理治疗至关重要,而且对各种关系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暂时搁置自己的担忧以生活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在不作任何判断的情况下,在其中微妙地移动”,可能会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疏远。[5]

罗杰斯的移情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映射到心理学家如今在情感和认知移情之间所做出的区分。然而,它与某些正念传统中提倡的同理心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泰国森林传统中修行的小乘佛教和尚阿赞·苏西托(Ajahn Sucitto)讲解了如何通过开放经验来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同时又避免固定,判断或试图改变他们:“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与他人并肩站立的能力对别人的想法,自己的烦恼或沮丧感到焦虑,并与之相处,而不是迷失在其中,将其关闭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6] 

感受自己的经历而不会迷失自己,这类似于罗杰斯描述的“好像”有同理心的条件。有了同理心,一个人就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当作是自己的经历,但是却不断意识到这种体验实际上是别人的经历。正如神经科学家让·迪蒂(Jean Decety)所指出的那样,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是共情的关键组成部分:“没有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过程,就没有真正的共情。” [7]

对于罗杰斯来说,同理心是心理治疗中康复的动力。接受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经历而不尝试改变它,可能会产生深刻的心理转变。这就是移情的悖论:拥抱一种体验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体验。

参考文献

[1]卡尔·罗杰斯和罗莎琳·戴蒙德(Rosalind Dymond)编辑。(1954)。奥克夫人案:一项研究分析。心理治疗与人格改变。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326。

[2]杰西·塔夫脱(Jessie Taft)。(1933年,1962年)。受控关系中的治疗动力学。纽约州:多佛,120岁。

[3]卡尔·罗杰斯。(1959)。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理论。心理学:科学研究,纽约,3:McGraw-Hill,184-256,210。

[4] C.罗杰斯。(1951)。以客户为中心的疗法:其当前的实践,启示和理论。霍顿·米夫林(x-xi)

[5] C.罗杰斯。(1975)。善解人意:一种不为人知的存在方式。Ť 他辅导心理学家,5(2),2-10,4。

[6] Ajahn Sucitto(nd)。培养同理心。取自https://ajahnsucitto.org/articles/cultivating-empathy/

[7] Jean Decety和Philip L. Jackson。(2004)。人类移情的功能架构。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评论,3(2),71-100,93。

翻译:karolina(晓然咨询中心编辑部)



cache
Processed in 0.00914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