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被欺负,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恐惧
发布时间:2020-05-10 浏览次数:144次
来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
作者:胡慎之
告诉孩子,
遇到欺凌要反击
小儿子豆子刚上一年级就遇到了麻烦,班上有几个孩子,攻击性非常强,经常欺负同学。这种情形在每个学校都有可能发生。
有一个孩子下课后经常惹豆子,推他或者盯着他,豆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问他:“那个小朋友欺负你,你想怎么做?”
他说很想打他,可是对方比较厉害,而且还有同伙,豆子担心自己打不过他们。
我又问他:“你有没有朋友?”他说有。
我告诉他:“如果对方是两个人,你也可以寻找一些帮手,在气势上震慑他们。”
他说:“可以,但是我总有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
我说:“害怕是很正常的,他欺负你的时候,其实他也很害怕,只是他的害怕没有表现出来,他看到你没有任何反抗,他的害怕就消失了,反而越来越大胆。”第一,他再来欺负你的时候,你跑得比他快。打不过就要跑,千万不要让别人伤害到你。第二,你完全可以反击他。打不过也没关系,如果你要学习保护自己的方式,爸爸会陪你学武术或者跆拳道。
当然,学习武术和跆拳道不是为了去打人,而是为了自我保护。第三,告诉老师,实在不行再告诉爸爸,如果真有什么问题,爸爸一定会很好地处理。那位同学再次欺负豆子的时候,豆子似乎不那么害怕了。有一天豆子对我说:“我已经很正重地警告了他,如果他再这样欺负我的话,我会打他的。”当时那个孩子并不以为然,继续碰撞豆子的身体,豆子在朋友的保护下进行了反击。自此,那个孩子见到豆子,虽然还是不友善,但不再欺负他。我称赞他说:“当你学会了自我保护之后,别人就不会随便欺负你了。”我的朋友陈岚写《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时,采访了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根本没有学习过自我保护,而且他们父母的人际关系调节和冲突处理能力都比较差,大多是“老好人”,遇到矛盾时习惯于忍让。父母不愿与他人发生冲突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有时候,这些孩子向父母反映被别人欺负,父母却用一种类似指责的语气反问孩子:“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偏偏欺负你?”长此以往,习惯于被如此对待的孩子会把问题归咎于自己,以后遇到任何事情,即使再次被欺负,也会选择主动承担责任,但这种过度的承担会让他内心特别委屈,也会扭曲他的世界观。有些父母在孩子受欺负之后的态度是让他们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有些孩子确实听从父母的建议告诉了老师,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使孩子的处境更糟糕。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如果还不具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只能依赖老师,会被同学们瞧不起而边缘化,因为没有人喜欢“打小报告”的人。而孩子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受到欺负以后,他充满了委屈,却没有地方可以诉说,逐渐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状态,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还有些父母面对挫折和困难,只会抱怨世界的不公,却不愿意做些努力和改变。这样的父母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如果遇到矛盾和冲突,我没有任何办法,我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的孩子认同了这种行为模式,和父母一样不自信,自然而然地,当遇到危险或者被欺负的情况时,他只能缩成一团。拒当“老好人”
我们越对外界充满恐慌,就越希望这个世界公平公正,没有危险。听到孩子被欺负的事,父母如果特别想做“老好人”,就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同时也希望孩子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也变成“老好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只会取悦别人,却并不信任别人的“老好人”。一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是自信的,他可以应对外界发生的一切,而不是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或者依赖他人帮忙。心理学曾经说过:“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因为那是他们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
一个孩子的性格由幼年的经历塑造而成,每一个经历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记忆。我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抑郁者的案例。他们把自己归为胆小怕事的人,遇到困难或压力时倾向于自我攻击,不知道该怎么办,迈出改变的一小步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有些孩子在学校被霸凌后,会感到羞耻、无助,甚至怨恨自己,丧失了自信,拒绝沟通,切断人际关系,严重的甚至精神失常。以后面对困难和矛盾时,他们也只会逃避。我刚从农村转到镇里上学时,经常被很多同学取笑,也没有朋友,很多人欺负我。
有人下课后把墨水涂在我的脸上,还取笑我的棉袄(因为家境困难,我的棉袄是由妈妈的女士棉袄改成的),这让我感到非常屈辱。但是父母觉得我能转学至这个学校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希望我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一天,我和其他同学打了一架,忽然发现自己获得了尊重,再也没有人欺负我了,我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
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忍让,压抑自己的攻击性,甚至急于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当然,有一些冲突是需要孩子自己解决,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当他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时,我们要在旁边给予他保护和支持。所以,父母应保护孩子避免受到伤害,而不是对孩子过度保护。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别人打闹时受了一点伤,她马上冲到学校,要求学校把伤害她儿子的人开除。之后,很多同学开始慢慢疏远她的儿子,因为大家都特别害怕他妈妈的歇斯底里。她的儿子因为妈妈的表现没办法在学生里立足,在小学的阶段一直很孤单,没有好朋友,这给他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很大,不管爸爸妈妈的保护伞多么坚固,总有一天孩子将独自面对外面的风雨。所以,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式,让他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攻击性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过早地把这些攻击性以“我们需要做一个好人”为由被压抑了,这些攻击形态最终仍会在某种场合或者某个时间被激发出来。-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会抑郁?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非常糟糕。
- 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世界的尊重。
所以攻击性是一种本能,存在我们的基因里,攻击性不能向外时就只能向内。
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在被欺负的过程中很好地应对并保护自己,那说明他已经被剥夺自己的本能了。作者简介: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向日葵心理创始人。本文转载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看清真相,是为了更好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