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抑郁焦虑 > 焦虑本身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焦虑本身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发布时间:2020-03-01 浏览次数:134次



偶尔的焦虑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处理那些棘手的事情。但是如果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那就得不偿失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都是源自于对事件的“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的事情,如果不能上来就打一个大胜仗,那我们不如努力从一次次小的战役中取得胜利,这或许是一条更适合普通人的成长道路。

培养自信、正确的认识自己,是抵抗焦虑的良药。

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似乎有一百种可能让我们焦虑沮丧,甚至在2017年中国白领的年度关键词中,“焦虑”排行第一。

月薪2万依然买不起房;

年近30似乎一事无成;

体检异常指标又增多2项;

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

为什么有这么多事让我们焦虑?

01

焦虑本身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关于焦虑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天早晨,死神正朝着一座城市走去。此时有个人遇到了死神,就问他:“你要去做什么呀?”

死神说:“我要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人说:“好可怕!我提醒一下大家!”于是他到处向别人散播死神的这一计划。

夜晚降临的时候,他又一次遇到了死神。这个人问:“你说要带走的是100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人死了?”

“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死神淡定地说,“我的确带走了100个人。但焦虑带走了其他更多的人。”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道理:事件的确让人焦虑,但焦虑本身,会产生更多的焦虑,让人深陷其中,走不出烦恼。

02

焦虑是人的信念出了问题

人天生不喜欢不确定的事物,很多人想要的,都是能牢牢抓在手里,心安的东西。

比如,必须要有前途的工作、必须要持续地挣钱、必须要稳稳的幸福。

很多人毕生都在寻找这些给自己安全感的东西。一旦找不到,或者失去,整个人就没有了支柱。

其实,每一个过激的情绪背后,都有根深蒂固的不利执念。

这种过度的焦虑,背后都有2个核心的执念:

我不行,所以很焦虑。

我不行的后果太严重,我无法面对,所以很焦虑。

而这两种执念的产生,有2种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外部世界的恐吓渲染。

这些恐吓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我不能不行,不然后果太严重。

例如媒体文章的中那些极端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

错过某个机会点、毕业后的哪几年,我们也许这辈子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遇到大事就只能任人宰割;

如果不能一直保持优秀,不能保持好的身材和状态,就会很容易被超越或嘲讽.....

而从小长辈们对“做错事”后果的渲染,也误导了我们:

一步失误步步崩盘,如果考不上某个学校,整个人生就毁掉了;

 一旦做错了小事,就要警惕,以后很可能就会犯大错......

但细细想来,这些逻辑却经不起推敲。

每个极端例子背后,都有复杂的成因,包含着非常个人化的性格、环境和机遇,并不适用于推广到普遍的人群中。

但当这些“事实”摆在面前,加上情绪的煽动,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

一旦稍稍感到自己不行,或可能失败,就战战兢兢,焦灼不定。

第二个产生执念的原因是,对于外界和自己的认知,我们还没有客观搭建起来。

所以遇到一点点挑战和变动,就会马上自我质疑,害怕我不行。

简单来说,就是懂得的真相太少了,以至于一点风吹草动,就开始惊慌。

不懂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没有信心;

不懂合适的方法,没有足够的方式去应对;

不懂客观现实的规律,对威胁的认知会放大......

这些的后果就是,自我贬低和否定。

越发觉得自己不行,越发害怕失败的后果,最后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发挥。

也就是,焦虑什么就发生什么。

之前有个朋友因为一个升职机会,失眠了一两个月。

因为升职机会难得,并且按照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如果可以升职,身价也会得到一些提升。

因此不少有能力、经验多的竞争对手,都参与进来了。

这时,如果她能淡定地搜集资料,梳理各种真相,那么她会心里有数:

我虽然有缺点,但我的长处是逻辑和数据。这帮我赢得了很多项目机会,也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比不了的。我可以从这里去做突破。

这是对自己的认知、对方法的寻求。

再说,我即使落选了,也没关系,毕竟竞争那么激烈,谁都可能落选。

但我不会因为一次落选就毁了所有,相反,我可以给领导们留下好印象,为未来铺路,也可以选择跳槽来升职。我还年轻,一切选择都来得及。

这是对职场规则、人生规律的认知。

但遗憾的是,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的竞争对手,她慌了阵脚,无法思考那么多。

她不断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比较,不断地想落选的后果,不断告诉自己如果错过这次之后,下次机会迟迟不来,那么整个人生的进度都会拖慢,上下级也会瞧不起她。

最后她真的失误了,甚至在现场的逻辑混乱,被公司的高级领导所质疑。

而导致她这些失误的,不是她的能力,而是那些缺乏真相基础的自我恐吓。

在我们被那些“必须”的要求逼着,无法停下思考这些问题时,就会越来越焦灼。

直到最后发现自己做不到那么多“必须”的事情,就越来越失控,干脆选择了放弃。

只能一边焦虑一边丧着。

03

自我缓解焦虑,走出恶性循环

对付焦虑情绪,可以参考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托德·卡什丹曾讲过的"流沙生存指南":

假设你恰巧发现有人正站在流沙当中,他一边高声喊着:“救命啊,快把我拉出去”,一边就像人们面对恐惧时通常作出的反应那样拼命地往外爬。

这时候你却没有任何绳子或树枝可以用,那么,你该怎么做呢?

如果懂得流沙原理,你会告诉他要停止挣扎,试着平躺下来,舒展四肢以增加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如果保持这个姿势,他就有可能不会陷下去,而且还有可能像滚木头一样从流沙里滚出来。

而如果因为害怕而拼命挣扎或者试图跳出来的话,整个身体的重量都会压在一只脚上,压力变大,人只会在流沙中越陷越深。

“流沙生存指南”告诉我们的是,在面对问题时,不要盲目地做无谓的挣扎,那只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焦虑也一样,它就像细沙一样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拼命地努力,想要挣脱、跳出,只会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还更加焦虑。

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自我交谈”,把那些毁灭性的、惧怕的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开。

比如,问问自己:

“这件事情的后果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如果我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接受吗?”;

“还有没有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可以寻求谁的帮助?”

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改变过去的思维习惯,让身体放松,跳出焦虑的恶性循环。

生活不是压在我们身上的陀螺,而是折射我们内心的反光镜:你淡定,生活就从容不迫;你焦虑,生活就狼狈不堪。

慢慢来,要记得:迷路时,越慌,越绕不出眼前的层峦叠嶂;只有沉着地向前走,才能尽早见到一马平川。

当你专注自己的生活时,焦虑自然会消失。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如果您出现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问题或是心情不好、焦虑、睡不好、恐慌、强迫等明显的问题,抑或没有明显症状与不舒服,或只是有一些莫名的不适感,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某些问题的潜在原因,表达您想接受心理咨询的意愿,以及您想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什么问题、困扰。拨通我们的预约电话,我们的前台助理会尽可能根据您的情况,帮您安排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




no cache
Processed in 0.45195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