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不想孩子长大的父母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次数:184次
场景一:
父亲带着12岁的儿子去体验高空拓展项目,父亲很轻松的跨过了高空断桥,下来后等待着儿子完成挑战。
12岁的儿子小心翼翼的靠近断桥,双手牢牢的抓住胸前的绳子,尝试调整自己的呼吸之后完成跳跃的动作。
然而下面的父亲等着有些着急,便鼓励儿子:跳过去,你可以的,这有什么好怕的,快跳!
最终,儿子没能完成挑战。
场景二:
儿子16岁时要到火车站去接表妹,临行前母亲详细的和儿子确认了路线,并且要求儿子每隔半个小时通一次电话,微信的位置共享要一直开着。儿子在万般不情愿下还是成功的接回了表妹。
这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两件成长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他说:面对断桥时,我觉得我有能力跳过去,但在听到父亲的喊叫时,内心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你不行,你是跳不过去的!而这个声音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我当时就是没能完成挑战。也许我当时成功了,父亲会很高兴,但我没跳过去后,两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
而去接表妹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母亲却弄得非常紧张,似乎也在说:你最好是邀请我和你一起去。在她那里,我好像什么事都干不成,永远是一个小孩子,而她似乎也希望我像小孩子一样始终需要她在我的身边!
孩子,你永远不要长大
类似的场景或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身边一定会有一些不希望自己孩子长大的父母,为什么呢?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特别是3、4岁的时候,看着天真可爱的他们,在你的脑中是否会一闪而过这样的念头:要是能永远这么大,这么可爱就好了!
这时,我们可以充分体验被需要的感觉,同时在满足孩子需求的过程中,又能体验到神一样的无所不能感。所以,在成人的潜意识里,如果孩子长不大,就意味着自己依然可以像神一样。所谓的“啃老族”,便是孩子和父母在互相完成了投射和认同之后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孩子在需要父母,而深层次的则是父母需要孩子们需要他们,父母把自己的弱小,被需要投射给了孩子,而孩子在接受这些之后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便以一种“长不大”的形式存在。
孩子,我们依然很强大
可怕的是,希望孩子长不大的念头并不会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而消散,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给孩子买衣服,玩具,报各种兴趣班.......而自我意识还未苏醒的儿童们也欣然的接受着这一切,直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便会爆发。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进入青春期,则意味着他们要慢慢步入中年期,接下来便是身体各项机能的慢慢退化,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不愿承认逐渐变老的事实,而“长不大”的孩子似乎可以证明他们还依然年轻。
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完成自我同一性和性别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挑战自己的父亲,并且是以“打败”的结果顺利完成自我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父亲接受不了被儿子“打败”(超越)的事实,于是便会奋力反抗,以证明自己还很强大,孩子还是需要父亲的。当孩子在感受了巨大阻碍,并无能为力之后,便会选择妥协,以父亲希望的方式存在,于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便慢慢形成了。青春期的女孩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相对而言要容易和顺利很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无法成为男人的男孩。
对于母亲而言,她们更加注重情感和被需要的需求,孩子长大了对于她们而言意味着:孩子不再那么需要自己了,失去和孤独的恐惧会一直伴随着她们,因此,由焦虑和恐惧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控制,这是她们觉得唯一可以让孩子留在身边的做法。几乎可以说,一切不以孩子意愿的要求都是在阻碍孩子的成长,或者是希望孩子不要长大。
孩子,回来吧
而这样的想法是不能被意识到的,于是便会以要求孩子“成人,成才”的标准来显示自己作为父母的伟大。在中国,标准的达成也很简单直接,就是顺利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当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任务”似乎已完成,然后作为父母的需求便又占了上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校园里,像儿童一样不会吃,不会学,不会玩的所谓的“巨婴”遍地都是。进入社会后,这群人要么嫌弃社会,要么被社会遗弃,他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可以“正当”的离开工作岗位,而家里的大门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他们留着在。
曾奇峰老师说过: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独父母和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如果你希望自己百年之后,你的孩子也能像你一样有能力存活在这个世上,从现在起就要看看自己是否在做一些让孩子长不大的事情。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The End —
如果您正在被抑郁、焦虑、愤怒、烦躁等情绪所困扰,并想对自己进行探索。您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帮助您解决问题,打开心结。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微信公众账号:njxlzx(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南京晓然心理咨询”)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www.xrxlzx.com